为鼓励和方便大家阅读,所党办在所内各楼宇设立了读书柜。这天午休,我信步来到书架前,当再一次捧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时候,不禁回想起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情景。那是2018年4月,在辽宁省委党校学习期间,宾馆房间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很多书,我随手翻看,突然被那本用一张黑白老照片做封面的书立刻吸引,照片中的青年高挑青涩、面带微笑、略微含胸,给人一种自信从容又不失亲近平和的感觉。我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感触颇深。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七年,从1969年初到梁家河的干活随意,不听召唤,不愿意融入群众,到后来被称赞为吃苦耐劳好后生,经历了从不适应、适应、成长到成熟的过程。1972年,习近平被选派冯家坪搞“社教”,一心要入党,先后递交了10次入党申请书,一次次被拒绝,有委屈和不解,但对党的信仰、对党组织的忠诚愈加坚定执着,奠定了以身许党的基石。1974年他担任村支书,一年多时间里办了沼气池磨坊、代销社等8件大事。在他被推荐上大学之前,梁家河只剩下他一个知青,他依然不急不躁,展示出强大精神定力。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习近平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锻造了他刚毅坚定、吃苦耐劳的意志品格。
书中的习近平虽然处在人生最低谷且前景未知的境遇下,但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体现出一种不忘初心的情怀,一种砥砺奋进的精神。合上书,一位深深扎根于农村、扎根于农民,胸怀理想、执着追求,忧民之苦、感时之艰的壮志青年形象树立在眼前……耳边响起习近平曾说过的话:“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我在想,习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攻坚克难,全面开创党的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获得良多启示: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困境中锤炼党性,培育不畏艰难困苦的气概和精神,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基础;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身为一名离退休工作者,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要真正把为老同志服务的意识装在心里,全心全意用心用情为老同志服务。
我们不仅仅可以从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件件历史细节里学习习近平是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而且可以寻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步步走向强大与胜利的答案。这本书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生镌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丰碑之上。(文/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