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网站
专题栏目

思想政治暨创新文化建设研讨会

对率先将我所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的几点思考

发布者:  时间:2017-11-19 00:00:00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学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科院60多年来的创新成就,并为中科院和全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是新时期中科院的办院方针,也是国家战略科技核心力量之一。在新方针的指导下,中科院为国家的科学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其他高校及产业做出了表率。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具有一流的科研团队和健全的基础设施,研究工作始终密切围绕国家发展需求,注重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并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力。然而,我们不仅要立足当下,也要放眼未来,让研究所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化物所成为科研道路上的标杆。因此,我们必须要建成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更好的发挥率先带头作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以下是对大连化物所如何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以及在其建设进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率先作用的几点思考[1]

        1.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也加大了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然而,随着科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对操作运转和表征仪器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强,更加精密的新型仪器能精确并深入有力的解释化学作用原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科研环境也能够促使科学快速发展,是科学研究能够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对于科学研究长期不断的投入是必要的。

        科学家要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安静的环境中开展相关工作,使他们的注意力聚焦于如何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而不是仅仅将科研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2],所以科研人员的待遇问题尤为重要。虽然近几年来科研人员的待遇受到了一些关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相比于其他诸多行业及国外科研人员来说仍有不足。解决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学家住房和子女上学等问题是使其快速有效开展科学研究相关工作的保障[3]

        2.注重人才引进,端正科研态度

        良好的科研投入是科学能够顺利并且高速发展的前提,优秀的科学家及科研团队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是攻破科学难题的利剑。因此,需注重人才引进,优化人才引进体系机制,引进与培养并举,建立严谨的评审制度和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2, 4]

        科学研究要取得重大进步就要求科研人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迎难而上、有良好的科研态度,能够在基础上稳扎稳打,也能够放眼未来的科学研究,不炒作不盲目跟风。科学研究十分注重创新能力,这就要求科研人员不仅有良好的创新创造能力,而且在科研的潮流中能够静下心来,端正学风,不发生学术造假等行为。

        3.优化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

        世界一流大学及科研院所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与其健康、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2, 5]。中国科学院自成立以来借鉴国内外研究所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结合自身发展条件和科研环境,不断优化办院方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此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

        虽然在不断优化革新,但是现在研究院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有些重大的科学发现是经过前期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探索才得以成功,这与目前以已发表文章数量和申请科研经费金额为基准的评价体系不符。目前有许多科学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找项目、写建议、汇报项目进展、组织材料验收和评奖等,从而挤压和削弱了科学探究所需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如何平衡科研动力、压力、精力之间的关系,如何简化健全科研评价体系还需不断深思[2]

        4.注重人才培育和人才输出

        立足研究所长远发展和增强国家科研核心力量,对青年科学家的培育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为科研人员开启发展为顶尖科学家的渠道和路径。在人才引进初期,对青年科学家给予额外资助使其快速进入科研轨道,此外,为青年科学家提供国际交流和发展的平台,助力其更上一层楼,使其成为科研的主干力量,提高研究所整体科研实力[3, 7, 8]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下一代科研的主力军,是科研的新生力量和原动力。通过在研究所和高校的科研学习,研究生能够学习一定的科研知识、积累一定的科研基础和研究经验,在毕业之后或将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从而输出的一批批科研人员,在以后的科研过程中会有重要的科学发现,这对科学的进步至关重要。因此,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中,科研院所需要给予极大的关注,除了科研所需的环境之外,提供体育锻炼等基础设施,加强心理和思想健康发展,将其培育成一批批科学知识扎实、能吃苦、能解决科学中的难题和敢于解决重大难题的人才。将其输送到社会和高校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科研岗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5.注重科研成果转化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团队的DMTO技术获得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李灿团队研究开发的汽油超深度脱硫技术在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40万吨/年规模生产国V标准汽油开车成功。大连化物所取得的这些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产业化技术,带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和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大连化物所紧密围绕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在世界一流研究所建设中取得了重要进展[1]

        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是科研的重大目标或者说是最终目标,因此开发有应用前景的专利,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交流,促进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十分重要。此外,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增加就业岗位,从而带动科研不断向前发展,对其他研究所和高校起着良好的带头作用和率先作用。因此,需要更加鼓励和注重产业化,加强相关工作研究力度。依靠我所在相关方面已经取得的重大进展,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

        6.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严肃查处胡黎明剽窃论文事件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事件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同行评审107篇论文被撤事件”等等,这些都不停的为我们敲响科学道德和学分建设的警钟。科研活动是一个追求真理的严谨过程,科学道德和学分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直接影响到世界一流研究所的建设进度。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对科学严谨性重视程度不够,科学精神不端正,团队协作意识不强和缺乏质疑精神等等都助长了学分浮躁和不端行为的发生[9]。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多年来一直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并且取得了良好成绩,然而在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的道路上我们还需再接再厉。让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术不端行为说不,忠于真理、探求真知,攀登科研险峰,自觉维护学术精神,争做遵守和履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先行者。

        世界一流研究所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相信在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大化所定能立于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前列,为人类进步和世界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官网,http://www.dicp.ac.cn.

2.  孙松,海洋研究所,2001,对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的认识和探讨,中国知网。

3.  王承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95,加速青年科研队伍建设创世界一流研究所,中国知网。

4.  蒲慕明,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2010,关于在中国构筑一流研究所的一些思考,百度文库。

5.  周玲,上海交通大学,2004,研究性大学与创新,中国知网。

6.  王大中,清华大学,2000,关于在中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若干问题,中国知网。

7.  孙凝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15,如何率先成为国际一流研究所,http://www.ict.cas.cn/

8.  徐振海,中国校外教育,2010,对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的几点思考,中国知网。

刘丽,2016,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http://www.xuexila.com/xinde/62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