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不再处于仅仅通过消耗自然资源来获得能源的最初阶段,而是转向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大自然而又不打破平衡的方向上来。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这一切能量在储存和转化过程的成本过高,现在只是处于战略研究的阶段,很难大面积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因此,科学工作者关注的对象还是如何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化石能源虽然获得途径简单,但无法忽略使用时对环境的危害。综上所述,现阶段如何获得清洁能源是研究的重大目标与方向。
大连,作为东三省的一颗“明珠”,近些年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一直处于国内的先进水平,随着政策的转变,大连肩负了一个新的使命,那就是致力于打造“清洁能源之都”。正因如此,大连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准备在大连英歌石区域建立科教融合基地,建立基地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而主要建设单位就是我们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今年伊始,万物更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以及我所所长刘中民,分别与大连市市长肖盛峰以及高新园区管委会主任靳国卫签署了共建科教融合基地和国科大能源学院的协议。此举无论对科学院还是对大连市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大连向“清洁能源之都”迈进了更实质性的一大步。
而迈出第一步的我们,接下来所要面临的就是如何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的问题。学院,顾名思义,主体应该是教师与研究生。对此,在签约之前,研究生部撰写了较为详细的建设方案。从整体目标和宏观结构到课程计划与教研室设置,借鉴了国科大其他学院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所以及其他合作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能源学院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与规划。因为具体的楼宇摆放、外观形貌等基建相关建设主要由相关部门和设计院负责,而我们作为研究生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能源学院的建设重心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院应具有完备的教学能力
我所的科研实力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是处于一流水平,但相比于高校,教学能力相对欠缺。而对于研究生来说,学习理论知识是从事科研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支撑将来实验的重要依据。学院在有充足的物理环境基础上,一方面先期聘请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课程与国科大的要求相同或相似,另一方面培养越来越多的年轻导师进行授课,这样的好处是能将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使书本上的知识最大程度上应用到平时的实验中。
2.科研与教学同步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科研,当教学能力得到满足时,与科研的融合势在必行。先期需要将某些相关实验室转移至能源学院,随后衍变成立很多的新的课题组,不断补充与完善,这也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
3.吸引或培养专项人才,产学研一体。
根深才能叶茂,能源学院的不断壮大和特色理念的发展,将会吸引越来越多与能源相关的科研人才来这里学习、工作和交流。而这种繁荣的学术和人才景象,又会进一步促进能源学院的良性和快速发展。能源学院不仅仅是读书求学的地方,更应该是能将实验室的小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打铁还需自身硬,需要能源学院真正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
4.扩大人员规模,尤其是研究生的数量。
学生年轻,朝气蓬勃,肯吃苦,富有创造力,这对研究所的建设与课题组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如何扩大招生数量,是我们的工作重心之一。一方面,可以通过专项招生计划向教育部申请,提高我所在院里的招生指标数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争取将高校的优质生源输送至能源学院培养,达到“双赢”。
5.实验仪器和生活设施并驾齐驱
现在阻碍科研发展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实验仪器的局限性。很多时候,科学家们总在说一句话,“想法有,就是没有条件去尝试”。所以实验仪器要紧跟世界能源研究的脚步。同时,生活设施是科研之余必不可少的东西,而研究生正是要在5-8年的时间内生活于此,让他们的生活无忧,才能更加专心工作,快乐科研。
6.与其他单位合作
目前,我国能源研究相关研究所或高校还是有很多的,我们应该集众人之力,携手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同时应该定期举办单位之间的交流,了解最新研究动向,擦出新的火花。
目前,综合各方领导的意见和建议,设计院对能源学院的设计方案正在逐步完善,从模拟的效果来看,这是一座宏伟壮观且具有能源特色的学院,想必在不久的将来,能源学院会为大连打造“清洁能源之都”的伟大目标输送大量优秀人才,更会为我国未来的能源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