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网站
专题栏目

思想政治暨创新文化建设研讨会

领导重视,制度保证——大连化物所领军人才培养的启示

发布者:  时间:2015-12-28 00:00:00  
                                                                              质量保密财务联合党支部 卢振举
      近期一直在参加撰写《大连化物所所志》(II)人才队伍建设部分,查看了不少历史资料,了解到不少人才工作的历史,深深地为研究所的优秀文化传统精神所感染。大连化物所是有着很强的科研实力和拥有一批优秀人才的研究所,建所65年来,它始终承担着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一批批科研成果问世的同时,一批批优秀人才也脱颖而出,发展历史证明大连化物所“人才兴,所发展兴”的事实。
      一、招贤纳才,海纳百川
      建国初期大连化物所在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大煜先生的领导下,主要围绕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而以石油研究为主,取得了“熔铁催化剂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及“七碳馏分环化制甲苯”等重大成果,并逐渐形成了“催化、色谱、化工”三个学科领域,同时培养了一支理论和实际结合较好的科技队伍。张大煜先生“惜才如命”,他从1952年开始担任      所长后,亲自抓人才的引进,千方百计地从全国范围内招聘各路英才,把人才吸纳到所里,来所后又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几位青年科技人员安排到研究室主任或副主任的岗位上,典型的有张大煜先生亲自引进郭燮贤、张存浩等来所工作案例。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大连化物所召开现场会,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把大连化物所的做法总结为“以任务带动学科”。
      二、实施培养“尖子”战略 
      六十年代大连化物所主要承担了石油化工和“两弹一箭”(原子弹、氢弹和火箭)的有关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制任务,为了顺利完成科研任务,张大煜发现经过十多年的培养,解放初期以来入所的一批青年科技人员中有些人才逐步成长为有独立科研能力,有创新精神并且有发展潜能的杰出人才,如果重点扶持,给其创造发挥潜能的机会,他们则可能进一步成为研究所的学科带头人或在国家科研事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佼佼者。因此组织开展了培养“十大尖子人才”的战略,其策略是:对重点培养对象的工作要稳定下来,不得随意改动题目或变动工作;对他们制定出详细周密的个人工作计划和学习计划,对他们的工作条件予以保证,并配备得力助手;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凡与重点培养对象工作有关的,应优先让他们参加;对重点培养对象必须保证六分之五的时间用于研究工作或阅读文献,免去所内外非业务性的兼职等。“十大尖子”等经过有计划的精心培养,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成为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其中6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规划布局,培养人才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各项政策的改革,领军人才的培养也提到了日程。1987年,时任大连化物所所长的张存浩院士,看到1985年研究所的队伍建设的数据后感到整个研究所人才队伍形势的严峻,决定召开全所“科技人才大会”,号召全所上下共同努力做好人才工作,根据编写的《大连化物所队伍结构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详细分析了全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的畸形和不合理的状况,如科技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职务情况、各学科人员分布等情况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些数据引起了与会人员高度重视,老科学家代表、年轻科学工作者代表都纷纷发言,表示一定要从本组、本室做起,抓好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工作,之后进一步细化编制成《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分析和十二年发展规划》,并选派当时不到30周岁的一批青年科技人员和在读研究生出国留学深造,为后来的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
      四、引进培养,并重发展
      199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在大连召开了《大连化物所人才工作现场研讨会》,大会安排了“大连化物所介绍人才工作经验和做法”及“大连化物所老中青专家谈人才工作”。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胡启恒在大会上对大连化物所的人才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94年9月,杨柏龄担任大连化物所新一届的所长,他和所班子成员审时度势,提出大连化物所要“研究工作上水平,开发工作上规模,争创世界一流研究所”,在做好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重视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并以文件形式规定“年满58岁的同志不再担任题目组长,原担任题目组长的可以继续享受题目组长的待遇”,这样使一批老同志平静地退下题目组长的岗位,20多位青年科技人才走上前台,在实干中得到锤炼和培育。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对于优秀人才的引进也一直没有放松,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并通过各种方式在全所统一思想,给予支持,对优秀的引进人才,积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为其组建有一定学术和技术积累的人员队伍,使他们在回国工作的开始,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优秀的引进人才在多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有大展雄姿的用武之地。
      1999年8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大连化物所视察,在听取了大连化物所关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后很高兴,欣然题词:“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
      自1998年起,大连化物所结合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更进一步深化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不仅开拓创新建立起了“开放、流动、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加大现有领军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力度,同时也积极创造条件择优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做到了“靠事业引人、靠待遇吸人、靠环境招人、靠情感留人、靠业绩稳人”,在全所上下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
      五、人才乐章,不停奏响
      进入21世纪中期,在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的指导下,现任所班子以研究所综合配套改革和筹建洁净国家能源实验室为契机,结合“创新2020”开展人才战略工作,营造有利于重视人才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环境以及有利于人才工作的保障环境。
持续到2014年底,大连化物所共有17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0人,引进中国科学院“”44名。与此同时,共取得科研成果770多项,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30多项,国家级奖励86项,1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1等奖。
      六、领军人才培养启示
      随着中国科学院新的办院方针“三个面向和四个率先”的确定,对于大连化物所而言,未来的领军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50后、60后”的领军人才经过20年的培养和成长已经担当重任,“70后、80后”的领军人才培养应该引起全所同志们的重视!笔者认为应重视的几点启示:
      1、重视用好已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回归。究竟是“有人就有一切,还是用好人才有一切”,这个问题历史早有明证,人才是不能储备的,所以要充分重视已有人才作用的发挥,创造一种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氛围,更好地吸引人才回归,所里从所长到中层干部至一般工作人员,都时刻要把人才工作当作大事,认真办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2、选好苗子,重点培养。由于竞争力的不断增强,青年人才会感到有很大的外部压力,而且随着利益和荣誉的增多,这种压力会越来也大,建立科研特区,宽容成长过程中的遗憾,给优秀人才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时一个宽容的氛围,使得他们内心有很强的动力,变得越来越成熟。
      3、规划吸引和培养人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战略。一个成功的单位一定要有长远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其中美好的愿景会吸引和培养人才,会使人才感到前途光明、事业有望,会使人才有长期工作的信念。
参考资料:
1、徐光荣,一代宗师—化学家张大煜传,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承玉,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实践与中国科学院人事制度配套改革,科学的春天,2008
3、杨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把握机遇,畅享“一三五”创新“红包”,中国科学报,2014-01-13